参考答案:
1.【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应试指导】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内容包括: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
2.【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唯心主义的观点。
【应试指导】“心想”是一种思维活动,“事成”则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运动过程,如果“心想”就能“事成”,则思维就可以直接成为客观事物,这是典型的精神决定物质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
3.【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
【应试指导】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
【应试指导】联系和发展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也是维物辩证法理论的总特征。
5.【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社会形态的表现形式。
【应试指导】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是社会形态。
6.【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将会导致的错误理论。
【应试指导】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辩证统一,若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则会导致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7.【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应试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是以科学实践观为核心,所以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8.【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应试指导】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9.【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相关知识点。
【应试指导】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为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0.【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社会上层建筑的内容。
【应试指导】在社会形态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主要包括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
11.【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因。
【应试指导】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都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因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12.【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应试指导】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1927-1930年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的形成,成熟的标志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3.【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应试指导】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在此次会议上,中共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4.【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应试指导】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运动。在革命阵线上,它不再属于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范畴,而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5.【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中国共产党三大优良作风的提出。
【应试指导】毛泽东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了“理论联系实践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