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有关人员进行各种岗位培训,未经培训的不得单独上岗。培训人员包括:滑模搜集铺机组、现场施工班、测量班、搅拌站、车队、实验室、材料供应站、生活及保卫。
3、进行施工前技术交底,熟悉各种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这不仅是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应杜绝以往机械人员不懂工程的现象。让机械操作手充分熟悉施工要求,同时要求相关人员熟悉计算机、电、气、相关知识,不断探索,反复优化,以取得最佳的施工效果。
4、根据施工条件、工期要求、设计意图、业主规定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5、加强无线电通讯系统,在施工现场,运输车辆、材料供应和搅拌站之间,由生产指挥统一调度生产,保证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可随时下达调度命令。
3.2.2 施工现场的准备
1、应解决施工现场的水电供应、运输道路。施工现场需隔离交通,拌合站供应拌和料充足,保证摊铺机生产能力。
2、下承层必须符合设计、施工和检查验收规范的技术要求。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和冰冻稳定性,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下承层必须提供足够的工作面,保证摊铺机的不间断施工。
3.2.3 混凝土搅拌站的准备
3.2.3.1 选购搅拌站
大型混凝土搅拌站分为固定间歇式、移动间歇式、固定连续式、移动连续式四种形式。根据公路工程的特点以及滑模混凝土对拌和质量及混合料的稳定性要求较高,所以目前大多数混凝土搅拌站均采用间歇式搅拌站,拌和方式采用强制式双卧轴及行星轴式搅拌机。
3.2.3.2 搅拌站场地的选择及布置
所选择的混凝土拌合站必须在要施工的公路两侧附近,最好是在施工线路的中间位置。一般情况,滑模混凝土的最大运输半径约为20 km 左右。但据我们实际施工情况,测定运输半径以≤8 km 为最佳。搅拌站的布置主要包括:砂石料堆场,搅拌站安装场地,水泥灌仓,混凝土实验室,外加剂仓库,施工备件仓库,原材料场地,储水池,变电室或发电站,维修车间,钢筋加工和材料加工场地,食堂进出场道路,施工搅拌站基本要求为功能齐备、道路畅通、经济高效。
3.2.3.3 应保证搅拌站的水电供应
搅拌站的电力系统是滑模式摊铺系统正常工作运转的生命线,为保证施工连续进行,需要在保证正常施工生产条件下有备用供电系统,以防断电给施工造成损失,水是混凝土生产中的一种必备的用量很大的原材料,使用以可饮用水为标准。在混凝土施工中,搅拌站和运输车辆以及现场养生施工用量很大,要充分保证,在搅拌站场地选择中要充分考虑水源。
3.3. 滑模摊铺机的工艺流程及机械设备配套
3.4. 水泥混凝土拌和
3.4.1. 拌和设备
拌和设备的配套容量须满足滑模摊铺机的施工要求,拌和设备的类型必须是强制式,能稳定可靠的供应足够的水泥混凝土拌和材料,一般情况下选用2~4 个拌合站供料为主。
3.4.2. 计量要求
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施工对混凝土的要求比较高,混凝土的质量是保证公路施工质量的重要条件。比如,对于水泥混凝土的基本要求方面:对于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耐久性、良好的表面功能;对于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要求方面:对于组成混凝土的材料如水泥、细集料(砂)、粗集料(碎石)、水及外加剂,还有级配、钢筋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限于篇幅,这里不详述,读者可以自己找相关资料。如能保证混凝土的品质要求,拌和料的各个参数一定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因此拌和设备必须配置自动供料、电子计量。
3.4.3. 拌和时间
滑模摊铺混凝土要求和易性好,拌和时间影响着拌和料的和易性、水泥混凝土强度和经济效益,因此,双卧轴强制式拌和设备的拌和时间在60~90s ,实际施工中,最短拌和时间不低于60s ,最长拌和时间不超过180s ,否则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3.5. 水泥混凝土的运输
3.5.1. 运输时间
应根据实验提供的水泥混凝土初凝时间和施工温度表确定混凝土从拌和到初凝完毕应在20~30℃·h
3.5.2. 运输距离
如防止水泥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离析和分层现象,最长运输距离应在8 km 以内,保证运输道路平整、通畅,运输车情况好,车箱平整光滑,运卸速度快,司机驾驶技术良好。
3.6. 滑模摊铺机施工
3.6.1. 施工前的准备
全面检查上基层是否平整、清洁、符合设计要求。放样用的附属用具是否准备充足、小型机具是否性能良好并准备到位,摊铺机是否处在正常状态,传感器的反应灵敏度是否正确。